在第19届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舞台上,中国选手吕天瑶取得了第四名和最佳协奏曲奖的耀眼成绩,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位年轻钢琴家,除了协奏曲的恢弘演绎,她的每一轮的演奏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于玛祖卡舞曲的演奏,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她的演奏“……富有成熟的艺术修养、抒情的表现力,以及精准捕捉舞蹈韵律精髓的能力……”,“吕天瑶演奏的玛祖卡欢快自由,充满细腻层次……”,“抒情性与舞蹈节奏感展现的浑然天成、毫不费力”。吕天瑶在赛后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之所以在演奏和表现肖邦玛祖卡时如鱼得水,源于曾学习玛祖卡的舞蹈课程,这使得她将玛祖卡这种波兰民间舞蹈的韵律身植于心。”

玛祖卡,这种根植于波兰民间的音乐舞蹈形式,是肖邦创作中最具民族性的精神符号。它既非单纯的舞曲,亦非抽象的音乐,其风格之鲜活、韵律之微妙,常令许多中国钢琴家望而却步——要弹好玛祖卡,不仅要懂音乐,也要懂它背后的“舞蹈性”,更要懂那种“身体先于手指记忆”的民间智慧。

undefined

吕天瑶连续两届深度参与亚瑟国际音乐节的玛祖卡专题课程,从课堂上的专注学习到舞台上的跟随舞蹈;从集体体验到课后单独向扬·波皮斯先生虚心请教“玛祖卡”舞曲的真髓……,玛祖卡的韵律已从书本知识,沉淀为她身体与心灵的本能,指尖下自然而然的回应着那些藏在音符里的舞蹈心跳。

为了让学员更深入的理解和学习玛祖卡,亚瑟国际音乐节以“让音乐回到身体”为核心,精心设计了一套沉浸式学习方案,特别邀请了连续七届肖邦大赛特邀评论员扬·波皮斯先生,从玛祖卡的历史起源、风格分类、流行区域、情绪特点、节奏韵律以及每种舞蹈的常见适用场景,系统拆解玛祖卡的“基因密码”,;更联合波兰专业玛祖卡舞蹈团,用肢体语言现场演绎不同变体的玛祖卡舞步——踢踏的轻重、转身的缓急、手臂的摆动,每一个细节都在传递音乐的呼吸。讲解结束后,全体学员和观众在舞团的带领下踩着节拍起舞。让身体真正融入玛祖卡的韵律,那些曾停留在乐谱上的符号,终于“活”成了可感知的情感流动。

看到吕天瑶在肖赛上的精彩演奏的玛祖卡,我们终于明白:她的迷人,不仅在于技术的精湛,更在于音乐中流淌的感情,那是对民间艺术的敬畏,是对身体与音乐联结的珍视,而这一切,都始于亚瑟国际音乐节为她打开的那扇门……

亚瑟国际音乐节,给你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课程,它给你的是三百六十度对音乐的深度体验和理解,让你知其然和所以然,在以后演奏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音乐本身的质朴,不矫揉做作,不照猫画虎,这也是本场肖赛舞台上,吕天瑶征服观众和评委们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