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的浩瀚星河中

总有一些旋律如璀璨星辰

闪耀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罗伯特·卡巴拉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在经典旋律中感受小提琴的魅力

2025青岛·大剧院艺术节

《魔鬼的颤音-

罗伯特·卡巴拉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演奏家:罗伯特·卡巴拉

演出时间:9月19日(周五)19:30

演出地点:音乐厅

票价:380/280/180/80(售罄)

*1米以下儿童凭票入场

*该演出为合作演出,不提供积分、快递包邮服务

 

扫码购票 

参考曲目单 

1.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No.32 降B大调 K.454

Mozart Violin Sonata No.32 in B-flat major (K. 454)

2.塔尔蒂尼: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 16)

Tartini Violin Sonata in G minor ''Devil's Trill Sonata''

3.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钢琴奏鸣曲

Claude Debussy Sonata in G minor for violin & piano

4.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奏鸣曲》Op. 48

Ludwig van Beethoven - Violin Sonata No. 9 in F Major, Op. 47 “Kreutzer”



*曲目及演出顺序以现场为准

作为古典音乐中极具表现力的乐器,小提琴素有“弦上精灵”的美誉,它凭借细腻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成为传递情感、演绎故事的绝佳载体。此次音乐会的多首曲目,更是将小提琴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莫扎特的头号粉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死亡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

据说13岁那年,爱因斯坦在阅读康德的哲学著作时,无意中发现了莫扎特的奏鸣曲,从此便无法自拔,坚持自学小提琴,甚至形影不离。他尤其是喜欢演奏莫扎特小提琴与钢琴的奏鸣曲,他说:“那是内心的隐秘世界!”

这首《降B大调第32号小提琴奏鸣曲K454》由莫扎特于1784年4月21日在维也纳创作,是为当时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雷吉娜·斯特里纳萨奇夫人创作的,并于同年4月29日在维也纳克恩特纳托剧院由莫扎特本人与斯特里纳萨奇合作首演。这首也是莫扎特晚期所作的3首小提琴奏鸣曲中成就最高的。

本曲共3个乐章:

1.广板—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

2.行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

3.小快板,降 B大调,回旋曲

根据莫扎特遗孀康斯坦兹·莫扎特讲述,当年斯特里纳萨奇夫人访问维也纳,莫扎特想要创作一首作品与她同台演出,但由于时间仓促,在音乐会的前一天晚上莫扎特只完成了小提琴部分乐谱,而钢琴部分没有完成。音乐会演出时,莫扎特仅仅带着一份提示性草稿和空白乐谱即兴演奏完成了钢琴部分。

约瑟夫二世皇帝透过望远镜看到了空白的乐谱,派人去询问作曲家,莫扎特承认还没完成钢琴部分的创作。这场音乐会非常成功,这首作品结构精干,气质高昂,透露出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两个乐器在曲目中的地位非常均衡,具有协奏曲的特征,受到了听众的喜爱。

9月19日 青岛大剧院

一同走进罗伯特·卡巴拉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共同开启这场充满惊喜与感动的音乐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