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钢琴弹的不好?看完这位学琴奇女子的学习笔记你就知道了!
时间:2017-06-01 12:25 来源:艺术留学广场
关键词:艺术留学,音乐留学,钢琴,赵婕,贝斯勒,克劳斯·贝斯勒,柏林音乐学院,德国柏林音乐学院,贝爷爷,艺术留学广场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钢琴教授,但我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正是中国学生所需要的。我不能评价谁教的好与不好,对与不对,但我能告诉你,怎样才会更好!”——贝斯勒教授语录序贝爷爷自2010年,每年都会不辞劳苦的来到中国,定期稳定的开设钢琴大师班。这位德国柏林音乐学院前钢琴系主任,克劳斯.贝斯勒(KLAUSE BAESSLER)堪称德国钢琴教育的泰斗。他培养的多名中国学生已经在德国高等音乐学府和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多所音乐学院任教,并均成为知名教授。而这篇文章的作者:赵婕女士,是众多学生当中的一名,也是唯一一位并没有从事钢琴事业的,技术高超的,业余的好学生。她仅仅因为对钢琴艺术的热爱,自2010年以来,一直追随贝爷爷的大师课,从未间断,从而和贝爷爷建立的深厚的友谊。而今,她凭借自己高超的感悟能力,对贝爷爷的大师课,做了详细的记录分析。今天,小编就要把这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分享给大家!希望小伙伴都耐心看完这位学琴奇女子的宝贵学习笔记,也许你就知道,同样是一节钢琴大师课,她得到的和知道的,必定比你多的多。 莫扎特奏鸣曲K457 – 贝斯勒先生大师课贝爷爷说:你已经把这部作品理解了、吸收了,已经不再是一直 Bla Bla Bla… 而且有的地方弹的特别好、特别舒服,但是有的时候有点儿不太确定。正常来说,如果一个中国人想弹一个音阶的话,他就弹一个音阶,但从作曲家的角度来讲,这个世界上没有音阶,而是一个音乐的线条——你必须一直思考:这个旋律要“去哪儿”。“要去哪儿”的问题,意思是:“这个旋律你要走到哪个音上?” 音乐里没有任何一个部分是让你练手指头的,都是有意义的。 另外有些问题,比如你的连线:连线不等于乐句,并不是一个连线结束你就必须要抬手。莫扎特、海顿等等作曲家的奏鸣曲,他们的乐句并不是用一个整个的连线来表示。比如莫扎特奏鸣曲K570一开始那么多小连线,但并不等于一个小连线就是一句话。你做的也是对的,把每个小连线的“连线感”给做出来了,但是你要从音乐的宏观去思考——从大的乐句去想。 罗马尼亚一个指挥大师,乐团让他拿节拍器把速度确定一下,他就疯了,把节拍器给摔了。就是说:指挥家在表演前会给乐团一个速度,但是我们演奏钢琴的时候是没有人给我们速度的。——意思是说:我们心里必须有个思路:节奏的思路,心里的节奏要完整:打合拍。不要太“碎”,一拱一拱的,像节拍器一样。(我就是拿节拍器给练的)。老师说:你都把节拍器的速度给“吃下肚”了,你弹琴的效果就像汽车的雨刷器一样,一板一眼。 我比较有感触的是:贝斯勒大师先在心里找好自己想要的速度,然后看看在节拍器上是多少;我的做法正好相反,我把节拍器调到一个速度,然后让自己去跟着跑。这样是弹不出自己的音乐来的。 右手拇指、食指和左手容易砸出重音,所以更应该注意手的控制。我们的手其实不是为钢琴而生的——拇指、食指是最粗壮有力的,但是很多时候弹的是伴奏;三、四、五指是没那么灵活的,而且三、四指还连在一起,独立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常常是优美的旋律。钢琴的构造也是这样:低音琴弦又粗又长,但是总是伴奏;高音琴弦又短又细,但是总是旋律。 触键方法:很多很多种。你想要短促、有弹性的声音(如:肖邦练习曲Op25-Nr2主旋律,以及含有和弦大跳的音乐段落)就多用一点儿指尖;你想要歌唱,就多用一点儿指肚,再加上一点儿手臂的力量,让声音绵长。 你要自己会感受、总结:不同触键方式都有什么样的、不同的感觉;产生什么样的、不同的效果,是legato?staccato?(staccato里还能分成短的、长的)还是各种各样其它的效果?你不可以混在一起。如果没有做到的话,就不会有很好的“声部感”和“段落感”。你总是要考虑怎么从一个手指到另一个手指上,怎么把声音连接起来,把音乐推向前进。这就像中国古老的建筑,比如故宫,它没有铆钉,而完美的镶嵌在一起,可以屹立千年。我们的音乐也是这样的,这就是你需要练的东西。你要思考“我应该怎么练”。这是一种很细微的肌肉的感觉,要用心去体会。大师做了很多、很多、很多尝试,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够找到想要的。 中国人的坏习惯:为了把高音旋律连起来,四指和五指在琴键上 不停的乱换。 莫扎特会写一些非常伤心的段落(如第一乐章44到56),过后会有安抚、抚摸,告诉你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糟(如57到64以后),要继续欢乐。这就是莫扎特的音乐。“痛苦—释然”。 第一乐章1. 练习速度:八分音符 = 144;演奏速度:八分音符 = 152 2.节奏感:你用节拍器打拍子是八分音符敲一下,但是演奏的时候,心里要四分音符(甚至一个小节)一打(合拍)。不然音乐听起来就一拱一拱的。 3.Molto Allegro 是非常快的意思,但是这也只是Allegro,而不是Presto。 4. 第9小节右手:高音是长笛,中音是双簧管。高音线条要明确、连贯,指法:5-5-5-4。不要听起来就是呆呆的四个音。小拇指不要抬起来,要轻轻滑过去。(听老师的示范,那个声音,每一个音的凝聚力都比我的强,都非常“精神”,我的就不那么“精神”,我弹的声音是涣散的——好像是下键方式有问题)。老师示范:9~12四个小节的连线,里面的音要非常圆滑,不要楞楞的、一个是一个的,要温柔、连贯。非常、非常连贯,就像一个管乐器一样。另外,高音虽然没写连线,但是也是一个完整的线条。 5. 第36小节起: Ø 踏板怎么没了?练琴的时候设计好的东西,演奏的时候忘了可不行啊。 Ø 36~37小节,高音部分应该弹成一个完整的连线。 Ø 36~43小节:脑子里应该是一段对话,可以是一位绅士、一位淑女,但是你弹的那个女人没那么漂亮。 Ø 左手太响了!像秒针一样“踢踏踢踏”闹个不停。 Ø 右手高音旋律不要乱出重音,注意36小节高声部第三个音Re。出重音的原因:拇指没有很好的控制。 Ø 注意触键方式,主旋律非常歌唱,要慢慢、轻轻的抚摸琴键、用臂力推向琴键深处。(大师对比了这一句和肖邦练习曲Op25-Nr2主旋律触键方式的不同)。 Ø 给出重量如果不均匀的话,音乐就切断了,而且在听的人来看,你做了“太多表情”这些表情是没有必要的,和音乐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导致音乐也不是“好的音乐了”。 Ø 右手从36开始第一个音的触键、发声就要非常注意。之后每个音都要非常注意。就像管乐器,你不能吹一个音,就给一次力;吹一个音,又给一次力,那声音就不可能连贯起来。 6. 思考触键方式带来的不同手指感受和声音效果。 7. 第44~45小节: Ø 右手四个八度音上行,大师建议最应该强调的是最后的降Re,音乐要走到那儿去。大师说我已经找到了这个乐曲的表情,但是应该再“给过去”一些,艺术张力更强大一些。 Ø 右手声音不要太楞;左手不要太响。 Ø 注意高音声部指法:4-5-5-4不要乱换。 Ø 这四个音:就像德国人见面握手,一定是非常有力的握手。你不可以轻飘飘的了事。所以这四个音也应该是坚实有力的。 8. 44~45小节与46~47小节是对话的关系 Ø 大师问46开始的这个旋律要“去哪儿”? Ø 左手:47小节结束,抬手,48小节开始。 9. 右手:第50小节最后一个音;第51小节第一个音,都是重要的,要强调。 10. 第51~55小节: Ø 听上去像冲厕所。不好。 Ø 51小节:不要做多余的动作,简单、直接地推下去。 Ø 51、52左手和弦不要太响。它们起到的是和声的作用,它们属于一个和声关系,为了把音乐延续下去。听到的应该是右手的第1个音。 Ø 大师设计的走向:51渐弱、52、53、54、55上行渐强,听起来自然、有张力。中间注意不要出任何重音。逻辑:先收再放,产生张力。中国人总喜欢突然开始就爆炸,然后很粗暴的一直把个音阶砸完。 Ø 51小节:不要很认真的弹完第一组之后,后面几组就萎靡了、没声儿了。都要认真弹。 Ø 左手:52小节结束,抬手,53小节开始。 Ø 53小节第1个音强调。这是这一大串旋律的终点。 Ø 53小节左手低声部那个音(就是安吉拉老师删掉的音),大师说他相信Urtext,所以不要删掉,而且他觉得这是和声里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四六和弦转位。但是不能砸的很强、很难听,要融入音乐里面去。(为什么大师随便看看谱子,里面的和声关系连数字都能说出来?) Ø 下行线条:三个音一组,一层一层的下行,这个台阶不要太明显,不要摔下去,要宽一点儿、缓一点儿,但是层次清晰有致。我弹的太窄、太小气,而且声音有点儿做作。这个不是三连音练习、也不是琶音练习。不要弹成中式手指练习。没有任何一个部分是让你练手指的。不是车尔尼、哈农。如果你弹成这个样子的话,听的人就会知道,“莫扎特的音乐不是这个意思”,莫扎特在这里有个非常大的情感起伏。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音乐性的句子。里面有困惑、彷徨、无尽的思索、甚至是“想不开了”、“钻牛角尖了”,在这样的痛苦里走到56,之后57就好像妈妈,给你安慰,让你不要想不开。(你演奏的时候,要表达这种困惑,再表达一种释然)。莫扎特会写一些非常伤心的段落(如44到56),过后会有安抚、抚摸,告诉你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糟(如57到64以后),要继续欢乐,这就是莫扎特的音乐。必须找到一个“情绪点”,这样你才能把听众带入到你的音乐、作曲家的音乐当中。当然有时候别人的想法和你的不一样,但是你有权利来决定你自己的诠释、什么样对你来讲是好的,每一个音乐家都要自己去寻找。 11. 第56小节右手两个音都用3指弹,总体再给多一点儿。第二个音降Mi比第一个Do多一点儿。到这儿的时候已经在情绪上濒临崩溃了,想从窗子跳出去了。之后57就好像妈妈,给你安慰,让你不要想不开。(你演奏的时候,要表达这种困惑,再表达一种释然)。注意:56这两个音之间不要大喘气,要走下去。可以弹的再宽广一些吗? 12. 之后57:中国人的方式:一有音阶,马上就弹成音阶了。就像他家的猫咪,一看见飞的东西,马上眼睛瞪大,蓄势待发,准备去追。 13. 第57~58右手, Ø 你要“去哪儿?”我说:要去第2个降Mi上。这句音乐线条,你必须一个音到下一个音,逐渐变得饱满。而大部分中国人都会在走到58小节第1个音的时候,把线条断开,给个突强。很不好听。 Ø 第2个降Mi要稍稍给多。 Ø 要像小提琴一样圆滑、柔媚。大师弹的legato非常好听。(注意区别) Ø 这句音乐线条,就像你搀着老爷爷的手,把他带过去。你要想想,大师已经75岁了,很老了,他不能走的很快了,所以你要慢慢的带着他走。你弹的就像把他推过去了。 Ø 58两个降Mi中间不要大喘气,要非常自然、简单的直接过去。这就是整个艺术。 14.第75小节起: Ø 手指不够灵活,大师让我弹78小节,我说什么也动不了,之后还是从75重新开始。 Ø 哪怕是单拿出来的一个小节也要有味道。 Ø 走到82,不要乱喊乱叫,没有一个歌手是这么唱歌的。这句是非常有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不要一看见连线就砸下去。 Ø 右手:82小节结束,抬手,83小节开始新的乐句。 15.和你聊聊Forte应该多大声音(如83小节)?弹了多少年钢琴了?从五岁。现在大师是个四岁小孩,你怎么教给他,Forte应该多大声音?告诉你,有一百万种不同的Forte,一百万种不同的Piano,一百万种不同的pianissimo 。一个画家,画一幅画不能只用六个颜色吧?他要把绿色、黄色、黑色混在一起,混成一种新的颜色来作画。而且你不能说这是“红色”、“绿色”或者“黑色”,因为这是一个崭新的颜色。那么,83小节的Forte和乐章开头的Forte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啊,但是听你弹就是一样的。你弹就是有些粗硬的,像一个专权的妈妈。大师的太太就是一个特别专权的人,但是他不是(笑)。 16. 第83小节开始,必须在Forte的范围里来演奏音乐。83、84主题动机(上)是小提琴;85、86主题动机(下)是低音贝斯来了;后面跟着比如铜管乐器;之后小提琴又来了。可以这样想想。 17.第83小节起:左手:一组一组弹,指尖触键。要均匀、轻盈。每组第一个音比较重要。数数:123456。不要再中间乱出重音。 18. 第85~86左手:注意触键方式、手腕手指的配合。而且注意节奏绝对准确,不要在最后(即86左手两个音)慢一慢,一个表情扭一扭。直接按节奏弹,简明、清晰。就这么简单。 19. 大师调理过后的83~94又干净,又迅捷,又有激情。 20. 第95~99小节: Ø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矛盾点。左手、右手部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就像对话一样。彷徨、困惑、迷茫。之后主题爆发式再现。 Ø 99小节的延长休止符号,不要休止一顿饭的时间,太长了。这也算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表情”。这个中间不可以吃饭睡觉打呼噜。 Ø 99右手最高音不要太响。 21. 实际上这部分是不难的,需要的是你的想象力,你大脑里的fantasy。而不仅仅是forte或者piano。重要的是正确的来找到你自己的感觉。你要知道你想要表现什么。你要把想要表现的东西弹给你的听众,他们会跟着你的情绪去起伏,回到家还会继续想。这是我们每个音乐家的任务。而不是大家对你很友好、大家买票给你钱。 第二乐章1. 练习速度:八分音符 = 56;演奏速度:八分音符 = 64 2. Sotto voce 的意思是“一半的音量”含有“踩左踏板”的暗示;它和 una corda 一样。我问,那是要一直踩弱音踏板吗?大师说:不是的。这个踏板时可踩可不踩的,要凭你自己的感觉。而且到了第2小节是Forte所以也不能一直踩着。当然还有,如果你经常踩左踏板的话,琴里面会有声音的,也很不好听。Sotto voce只是一个建议或者提示,让你知道这个音乐应该怎样的流淌。作曲家会想很多办法,尽可能的把想表达的意图写出来。而且每个表演者也有自己的想法。 3. 第1小节起: Ø 前两个音要自然过渡就像叫妈妈,第1个音多一点儿,第2个音少一点儿。第2~3音两个so第二个比较重要,这样音乐才能更自然的往下走。不要非常生硬的弹。(我弹第一个音,老师说“好”,弹第二个音,老师说“可以”,这种精神,还有细致、严谨对待艺术的态度让我非常感动。) Ø 前两个音要有联系,这种音程有种紧张度在里面。(这种从高至低的两个连在一起的音)在大师的指导下,我的音乐也变得有血有肉,像西方油画上的裸体美人或者天使。 Ø 大师不让我踩左踏板。 Ø 左手:你是个小骗子!—— 诸如此类的阿尔贝蒂低音,大师不建议我对第1个音做延留处理。不延留也可以弹出连贯、好听的效果。 Ø 不要弹的干巴巴的,要歌唱,要有色彩。 Ø 你为什么总看谱子呢?如果不看的话,耳朵就更可能好好的听你自己的音乐了。别怕弹错音。你甚至可以闭上眼睛去仔细的听。 Ø 两只手:第1小节结束(是一小句的结束),抬手(踏板也要抬起来),第2小节开始(新的音乐含义的开始)。第1小节过渡到第2小节的时候,动作要简单,不要“太性感”。没有那么多表情。 Ø 这几个音,手在每个弹完一个之后,都要很快把下一个音准备好。不要乱做其它动作(在手腕上乱挽花) Ø 注意平稳的呼吸。 Ø 要“提气”,声音像敲在瓷器上一样圆润,而不要感觉蔫蔫的、没精打采的。 Ø 注意第2小节的fort向piano的过渡和变化。 4. 第2~3小节: Ø 双音音阶下行:第1个音不要太响,轻轻的下键,一个一个的走下去,一个比一个更饱满。遇到大拇指弹的音注意不要出重音(如第3个双音,即第3小节右手第1个音) Ø 双音音阶踏板设计:从第2个双音开始:P*PPP。 Ø 双音小连线不要突然喘气,只要自然过渡到下一小节即可。 Ø 即使第3小节有Forte你也不能突然之间把人吓死啊!你要一直想着是搀扶着爷爷的。 5. 第24小节起: Ø 左手不要太响。 Ø 左手重复的音要用拇指、食指交替来弹,要很轻、用指尖,声音很平均,不要只用食指来偷懒。认真监督自己弹出来的声音,重复的音一个都不要太楞。 Ø 不要看谱子!大师一百年前学的了,都不看谱子。要用心、用耳朵跟着音乐走。 Ø 双手:24小节结束,抬手,25小节开始。 Ø 第24、25每个小节右手的32分音符部分,注意监督自己弹出来的声音,不要太楞、要均匀。 Ø 24右手第3个音:用5指,再换4指,因为它是一个高点,5指弹出来比4指声音亮。 Ø 24左手第3、4组重复音型:都用3指弹,因为上面有拇指延留音。 Ø 24从写cresc的地方才开始渐强。 6. 第38小节起: Ø 注意根据和声安排踏板踩法:在正拍上的32分音符上踩,而不是按照连线来踩。因为前面的32分音符和后面的两条小连线是在一个和声里的,到下一个32分音符的时候换踏板。 Ø 从和声学上来讲,这里是从不和谐到和谐,是一个“解决”。 Ø 我听大师弹,对32分音符都稍稍有点儿强调。 Ø 竖琴的感觉。 Ø 走到40小节,左手那个和弦不要砸下去。 Ø Calando什么意思?又渐弱,又渐慢,要有逐渐消失的感觉。 第三乐章1. 最后定演奏速度:二分音符 = 72 (大师觉得76左右也行,但是我觉得太快了,他说我自己就弹得就是那么快的,但我对自己演奏时候的速度不是很清楚,可能演奏的时候需要头脑更清醒) 2. 第1~8小节: 3. Agitato什么意思?激动、不安的、内心紧张的。这种紧张不是外表的。 Ø 右手比较重要的音:第0小节1个音、第2小节第3个音、第7小节第3个音。 Ø 右手第8小节第3个音改成拇指弹,这样就不用从5指大跳到5指去弹了。被大师笑话了,动动脑筋嘛。虽然谱子上印了指法,但是也要自己思考对音乐连贯性更有帮助、对自己的灵活性更容易的指法。 Ø 左手重要还是右手重要?右手。那左手是不是要控制音量? Ø 第一句话:1到4小节是一个大连线,4到8是一个大连线。 4. 第16~24小节: Ø 声音要有立体感,不要楞楞的、平面的。 Ø 按照拍子走,23~24右手没有渐慢。 Ø 16小节第3拍16分音符:音要一个是一个,不要囫囵吞枣。 5. 第26~27小节:右手叫“妈妈”,柔美、润滑。二分音符声音要饱满,有自信。 6.第46小节起: Ø 注意表情符号,cresc要做好。但是渐强上去之后突然是一个piano,就像开车,开着开着突然遇到一个悬崖,刹住。贝多芬的作品也有这样的情况。 Ø 注意伴奏声部要把3/4拍的感觉弹出来,强弱弱。 Ø 左手注意了之后,不要忘了顾及右手,不要让右手硬邦邦的。不要弹出钢琴调音的声音来。 7.第62~65小节:不同音高上的la-si-la-si,下键抬手不要很轻率,听起来嘻嘻哈哈的,不好。 多想想感觉上的东西,不要一直盯着谱子看。不要死扣一个forte或者piano。要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这儿写了一个forte?为什么这儿写了一个piano?应该怎么使用?(这是翻译的话,我的理解是,可能像大师说的那样,不同地方的forte应该有不同的强度吧)。 结束篇看完这篇上课笔记,小伙伴有没有震撼到呢?欢迎在网站留言,和大家一起探讨你的学琴感悟。同学们不要忘记关注我们,下一期学习笔记更精彩哦~ 重要提示:克劳斯.贝斯勒教授 这位连任14年德国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50年从教历史。德国钢琴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将于6月来华,抢课请联系艺术留学广场咨询师。 授课时间:6月13日—6月29日 |